仁安羌大捷,是中国远征军在缅甸战场的一次非凡胜利。尽管中国方面仅有一个团、不到一千五百人的兵力,但他们却成功击败了日军作间部队约四千人的一支联队,成功解救了七千多名英军战俘。这场战役的指挥官是新38师师长孙立人,他因此声名远扬,甚至获得了英国政府颁发的勋章。值得一提的是,孙立人在处理日军战俘的问题上,展现出令人痛快的做法,那些曾参与南京大屠杀的日军俘虏最终得到了应有的报应。
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国民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这一协议的签署意味着中英军事同盟的正式形成。滇缅公路作为美国与英国物资进入中国的主要通道,其战略意义非凡。如果这条公路被切断,所有援助物资将不得不通过更加危险的驼峰航线运送进来,这无疑会大大影响战争的局势。
展开剩余88%1942年,日军出动了六万多兵力攻占缅甸,这一数字远超缅甸的防卫力量。很快,日军占领了缅甸的首都仰光,并计划进攻曼德勒,进而切断滇缅公路。面对这一局面,英国请求中国远征军提供支援。仁安羌大捷发生时,恰逢中国远征军首次踏上缅甸战场。
1942年4月13日,英军开始了从缅甸的撤退。英军总司令亚历山大急忙请求中国军队为撤退提供掩护。中国军队素以快速机动著称,而英军的撤退却显得迟缓,时常遗忘装备,导致日军迅速逼近。然而,由于英军指挥官的疏忽,他们被日军作间联队包围,最终不得不求助中国军队。
蒋介石得知情况后,立刻指示远征军司令罗卓英派遣增援部队。当时距离日军包围圈最近的是孙立人的新38师。孙立人迅速指示113团前往支援,虽然他无法亲自前往,但仍为113团团长刘放吾准备了增援力量。据刘放吾回忆,原本113团只有八百多人,孙立人派来了二百多名增援,并为他们配备了重型武器。
经过几天的急行军,113团终于赶到了日军外围,并与英军指挥官沟通后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18日拂晓,113团在英军轻型战车和炮兵的支援下,向日军发起了猛攻。虽然日军在装备上占有优势,但在英军和中国远征军的联手作战下,日军的装备优势被大大削弱。
英军虽然素质一般,但他们看到中国部队前来支援,立刻主动参与了战斗,协同打击日军。作间部队原本打算围捕英军,然而最终却反被夹击。113团的1营和2营在英军炮兵和装甲部队的协同下,南北夹击,攻入了仁安羌油田区,并成功占领了关键的501高地。
然而,日军的顽强抵抗使得501高地的争夺异常激烈,几度易手,造成了113团3营营长张琦的牺牲。随着增援部队的到来,中国军队最终完全控制了501高地,并在下午三点突破了日军的最后一道封锁线,成功为英军主力部队提供了突围的机会。
这一战的结果虽令人欣慰,但也带有些许讽刺——7000名英军被3000名日军围困,最终还是需要中国军队的解救。所幸,在113团的奋力突围下,英军主力得以成功撤退。
113团素以战斗力强悍著称,主要由湖湘子弟组成,士兵们同心协力。团长刘放吾曾参与过淞沪会战和武汉会战,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再加上英军的火力支援和充足的后勤保障,使得113团的作战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然而,由于宣传上的偏差,刘放吾的名字并未像孙立人那样广为人知,很多外媒更多聚焦在了指挥官孙立人身上。
仁安羌大捷让美英军队看到了中国军队的真正实力,也极大提振了中国军队的士气。此后,孙立人带领新38师继续在缅甸与日军对抗。
1944年3月9日,孙立人的38师与美国突击队联手攻占瓦鲁班。对手是曾参与南京大屠杀的日军第18师团。第18师团号称“久留米师团”,其成员多为孤儿。在这场战斗中,第18师团几乎损失殆尽,1200多名士兵被俘。
孙立人早已听闻第18师团的恶名,心中早有决断。他指示对日军俘虏进行详细审讯,尤其针对那些曾参与南京大屠杀的士兵,誓要让这些人付出代价。孙立人对待这些罪行累累的战俘可谓不留情面,曾表示:“参加南京大屠杀的日本人死有余辜,枪毙他们是轻的。”
通过审讯,孙立人找出了参与南京大屠杀的战俘。他并没有急于杀戮,而是让他们遭受了一种特殊的待遇:剃光头发,剥去衣服,以这种变态的方式将他们送往集中营。尽管日本战俘曾以“违反日内瓦公约”为由提出抗议,孙立人对此不屑一顾。孙立人对此做法毫不后悔,认为国际法是为人类设立的,而这些恶行昭彰的战犯早已不配得到人道的对待。
当这些战俘被押送至集中营时,孙立人并未给他们提供任何食物或水,就如同他们当年对待盟军战俘的方式。烈日炙烤下,这些赤裸的日军战俘逐渐倒下。虽然孙立人依然为倒下的战俘挖坑,埋葬他们,但他并不心慈手软。对于那些死于日军屠刀的无辜平民而言,最终还能得到一个埋葬的地方,已是难得的宽容。
然而,孙立人的做法仍然被一些人批评为不人道,尽管与日本军人当年的残暴行为相比,这种“报复”显然显得相对克制。孙立人以此向南京的遇难者们表达了自己心中的愤懑。对于孙立人而言,这不仅是为了报仇,更是为了给那些在南京大屠杀中丧生的无辜民众复仇。
许多人认为,如果孙立人参加解放战争,国军可能不会失败得那么快。然而,国军的失败并非因为个别指挥官的能力,而是因为军队整体的腐化。即便在缅甸期间,新38师的纪律相对良好,回到国内后,迅速暴露出腐败现象。军队贪污、受贿、走私、强奸妇女、买卖军火等问题层出不穷,令人痛心。
孙立人严于律己,亲自处决了违反军纪的军官。尽管如此,他依然无法理解,为什么在缅甸作战时能保持较好的军纪,回国后却变得如此堕落。事实上,这背后与国民政府的腐败密切相关。当时,远征军的后勤完全由美军负责,物资充足,且有强大的后勤保障。但一旦脱离了这一保障,远征军的真正面目就暴露无遗。
如同郑洞国将军所言,远征军的胜利得益于充足的后勤保障、及时的医疗救助和士兵的高文化水平。美国对此非常清楚,所以他们强烈反对蒋介石打内战,推动国共合作,期望分裂中国南北。尽管美国尝试推动这一目标,但历史的进程是无法改变的,今天的历史已
发布于:天津市配资网站大全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