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0年,英法联军的铁蹄几乎踏平了京师的大地,咸丰皇帝这位年仅31岁的年轻皇帝,在军机大臣的急切劝说下,慌忙带着皇后及一干宫人,夜以继日地逃往北方的热河避暑山庄。
在那里,远离战火与政务的压力,咸丰皇帝试图寻找一丝安宁,却不料这一行竟成了他人生的转折点。
在咸丰逃往热河的第二年,也就是1861年,咸丰就暴毙身亡了。
按理说避暑山庄的条件应该不会太差,而且咸丰也才31多岁,正值壮年,为何就这么突然暴毙了呢?
要想揭开这一谜题,实际上我们看看他逃亡热河都干了什么,就知道了。
咸丰逃往热河提起鲜丰,就不能不提他的父亲,道光帝。
道光帝在位期间,试图通过节俭来挽救清朝的财政危机。
展开剩余90%他的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是值得称赞的。
毕竟,一个皇帝能够亲自带头节俭,在那个奢侈的年代,算是非常难得的。
他一顿饭只吃四个菜,衣服破了就补,让人无不感叹这位皇帝的节俭。
但是,节俭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清朝的根基已经摇摇欲坠,道光帝虽然节约下来一些银两,但终究没能阻止鸦片战争的爆发和国库的空虚。
接下来,让我们说说咸丰帝。
他在继位之初,也是满怀壮志,刚刚继位的他,对于这个岌岌可危的大清帝国充满了改革的激情和希望。
可以说,他其实是个有心之君。
他没有被道光帝留下的烂摊子打败,反而是积极的想要改革,试图挽救这个大清帝国。
咸丰帝首先铁了心要整治朝中的腐败。
他推动了一场针对朝廷内部的改革,发动了所谓的反腐风暴。
说实话,这个举措,是非常难得的,毕竟,在那样一个官宦遍布,利益纷争的环境下,要整治腐败,难度可想而知。
而咸丰皇帝还下达了减轻人民赋税的政策,旨在减轻百姓的负担,保证民心所向,这可是为了民生着想的好政策。
然而,好景不长,咸丰的这些政策却因为一些奸佞之徒的阻碍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
民间依旧是哀怨四起,一个被称为太平天国的民间组织应运而生,对大清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咸丰皇帝下令各地组织起来民兵,对太平天国进行镇压。
这个时期,朝廷也凸显出了一些人才,例如曾国藩等,但是这还是挡不住太平天国声势浩大,几乎席卷了半个中国。
更糟糕的事情发生了,就在太平天国给大清带来巨大压力的同时,英法联军也趁虚而入。
这突如其来的两件大事,压在了刚刚继位不久的咸丰皇帝身上,可谓是雪上加霜。
即使是他的父亲道光皇帝在位时期,也难以应对这样的局面。
正当咸丰帝还在为如何稳定大清朝廷、如何处理国内外的危机挠头的时候,事情来了一个大转折。
就在他思考对策的这段时间里,英法联军悍然冲破了大清的国门,直逼京城。
当时的情景,对任何一个皇帝来说,这简直就是晴天霹雳,一个巨大的打击。
咸丰帝更是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弄得手足无措,最终做出了一个对他来说可能是最沉重的决定——带领妃子和大臣们逃往避暑山庄。
对于咸丰来说,逃往避暑山庄远远非止是一个地方的转移那么简单。
这不仅仅标志着清朝皇家的软弱,也象征着咸丰个人皇帝权威的崩溃。
咸丰的四大不良嗜好即使避暑山庄那座看似雄伟的建筑依然能让他保有一丝皇帝的尊严,但内心的无力和焦虑如同笼罩其上的阴云一般,难以驱散。
生活在避暑山庄的日子,对咸丰而言,可谓是远离了政治中心的“隐居”。
然而,这种所谓的隐居,却并未带给他真正的安宁。
反而,他开始沉溺于各种不良嗜好中,以试图逃避现实的压力和恐惧。
首当其冲就是对女色的沉迷。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后宫佳丽如云,原本就是皇帝享乐的一种方式,但咸丰帝将这一方式发挥到了极致,几乎将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到了后宫的纸醉金迷之中。
酒,作为另一种逃避现实的手段,也被咸丰帝频繁地利用。
他成天醉酒,以至于酒成了他与世隔绝的工具。
深夜里,宫殿中经常传来他的酩酊大醉之声,这样的生活方式,无疑是在进一步消耗着他本就不强的体力和意志。
更甚者,咸丰帝竟然也迷上了鸦片。
要知道自从嘉庆皇帝开始,清朝就开始禁止鸦片,包括这次咸丰之所以逃亡热河,也是因为鸦片战争惹得祸。
如此害过的玩意儿,在清朝已经造成了无数百姓家破人亡的悲剧,现如今竟然还被堂堂的大清君主迷恋,简直是极大的讽刺!
不仅如此,咸丰皇帝还将这鸦片视之为延年益寿的灵药,为此咸丰还给给这种鸦片取了一个听起来更为吉祥的名字:益寿如意膏。
这种特殊的命名,似乎在为其日益增长的依赖寻找一个体面的借口。
宫中的奢华难掩鸦片的刺鼻气味。在寂静的夜晚,咸丰帝常在寝宫内的一间小房中与这禁忌之物私会。
房间内部装饰豪华,绒毯铺地,软榻之上铺满了绫罗绸缎,但这些繁华背后,是帝王与自我毁灭的较量。
随从们知道这个秘密,却无人敢言,只能在门外低头守候,听着屋内偶尔传来的低咳。
尽管外界风波不断,英法联军的威胁日渐临近,但咸丰帝在这个小小的世界里,似乎找到了暂时的安宁。铜炉中的鸦片逐渐焚尽,烟气中那股特有的甜腻味道,仿佛在不断提醒这位皇帝,他正逐渐沉沦。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短暂的逃避并不能真正抵御外部的压力,也无法挽救咸丰的健康。
益寿如意膏的名字成了讽刺,这种所谓的长寿药物,最终只加速了一位帝王的衰败。在烟雾弥漫的房间中,咸丰帝的身体每况愈下,直到最终陷入了无法挽回的困境。
除此之外,他还痴迷于听戏,甚至连国事都放在一旁,只为了能与戏中人物同悲喜,仿佛那是他能够找到一丝慰藉的唯一方式。
有野史记载,当时“同光十三绝”之一的朱莲芬所唱的昆曲,就深得咸丰皇帝的喜欢,为了能够经常听到朱莲芬的曲子,咸丰皇帝会经常召朱莲芬给自己唱昆曲。
等得到皇帝的青睐,说明朱莲芬的业务能力是非常厉害的,当时有一个姓陆的官员,是朱莲芬的忠实粉丝,但是因为咸丰皇帝经常召见,所以这个姓陆的官员经常“扑空”,为此,陆官员还特意上奏咸丰皇帝,不要沉溺于这种娱乐,要以国家大事为主。
看到这封公然借着以劝皇帝的名义,达成自己的目的的奏折,咸丰皇帝也是哭笑不得,说“陆老爷吃醋了”。并做出如下批注:
“如狗啃骨,被人夺去,岂不恨哉!钦此”
可见咸丰皇帝对于陆官员的劝说并不当回事,也并没有要改掉这一嗜好的意愿。
最终,这些不良嗜好,就像是一把把锋利的刀片,一点点割裂着咸丰的身体和心灵,使他从一个充满雄心的皇帝,变成了一个无法自拔的废人。
可以说,作为清朝的九代皇帝,从他那憔悴的脸庞到那颤巍巍的手指,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一种深深的无奈和悲哀。
年仅三十一岁便病逝于世,尽管有那么多的计划和改革尚未完成,想来也是一种莫大的遗憾。
说起咸丰皇帝的死因,除了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和过度劳累之外,还有那不可遏制的心理压力。
试想一个帝国的最高统治者,面对着内忧外患、朝堂腐败,还要时刻担心自身和家族的安全,这份重担可谓非常人能承受。
不过,事情总是有两面性的。
对于咸丰帝的评价,历史上自然是有好有坏。
虽然一些史料对他在位时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批判,认为他无法挽救清朝的颓势,把握不住国家的命运,甚至有些评论直言不讳地将他列为清朝历史上的暗淡一角。
但我们也不能忽视他在位期间所做出的一系列努力,比如他对朝政的改革尝试,如刮起的一阵反腐风暴、减轻人民赋税等。
这些措施本可以为大清帝国带来一线生机,只可惜好景不长,最终都因种种原因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即便如此,他的种种努力也证明了他不是一位无所作为的皇帝,而是真正想要为国家做点什么的人。
当我们回顾清朝各代皇帝的生平时,不难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清朝皇帝的寿命似乎呈现出一种逐渐缩减的趋势,直至咸丰成为一个特殊的存在——他的早逝无疑是清朝皇帝中一个显著的标记。
他的早逝不仅代表了个人命运的悲剧,更是大清王朝由盛转衰的一个重要标志。
随着咸丰帝的去世,清朝的历史也翻开了新的一页。
他所留下的种种遗留问题,如太平天国的继续蔓延、英法联军的威胁、朝政的腐败等,都成为了他之后的清朝皇帝们不得不面对的重重难题。
参考资料:云南网络广播电视台《大清王朝内忧外患,咸丰登基后破罐破摔,沉溺美色不问朝政》
发布于:山东省配资网站大全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