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我去银行ATM机取钱,习惯性地掏出钱包准备抽取银行卡。这时,旁边一位年轻人只拿着手机,对着ATM机"刷"了一下,屏幕上立即显示出他的账户信息,几秒钟后现金就从出钞口吐了出来。看着他潇洒离开的背影,我不禁感叹:原来取钱还可以这么便捷,连银行卡都不需要了?这一幕引发了我对银行卡未来的思考,于是我决定深入调查当前银行业取款方式的最新变革。
经过走访多家银行和查阅相关资料,我们发现,无卡取款已经成为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一环。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2025年3月发布的《中国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报告》,截至2024年底,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线上业务占比已达83.7%,其中移动银行活跃用户达12.8亿,比2023年增长15.6%。这些数据表明,银行业务的数字化转型正在加速推进,传统的银行卡作为介质的重要性正在逐步减弱。
那么,当前银行业推行的无卡取款方式有哪些?通过我们的实地考察,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二维码取款。这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无卡取款方式。用户只需打开银行APP,生成专属取款二维码,然后在ATM机上扫描即可完成取款。根据银行业协会的调查,截至2025年2月,全国已有95%以上的银行ATM机支持二维码取款功能。
我们在北京某银行网点体验了二维码取款流程。整个过程非常简单:打开手机银行APP,点击"无卡取款",选择取款金额,系统生成一个二维码;在ATM机上选择"二维码取款"功能,用机器扫描手机上的二维码,验证身份后即可取出现金。整个过程不超过30秒,比传统插卡取款更加便捷。
面部识别取款。这是近两年兴起的新型取款方式,用户只需站在ATM机前,通过面部扫描验证身份后即可取款。根据我们的调查,截至2025年初,全国已有超过20万台ATM机升级了面部识别功能,主要分布在一线和强二线城市。
上海的张女士分享了她使用面部识别取款的体验:"刚开始有点不适应,担心安全问题。但用过几次后发现很方便,尤其是忘带卡和手机的时候,只要人去就能取到钱。"据银行工作人员介绍,面部识别技术采用了3D结构光技术,能有效防止照片和视频欺骗,安全性很高。
指纹取款。针对部分老年用户不熟悉手机操作的情况,一些银行推出了指纹取款服务。用户首次在柜台录入指纹信息后,以后只需通过指纹验证即可完成取款。
重庆的李大爷告诉我们:"我不太会用智能手机,指纹取款对我这样的老年人很友好。只要按一下手指,不用记密码,也不怕忘带卡。"据统计,截至2025年一季度,全国约有8万台ATM机支持指纹取款功能,主要分布在老年人口比例较高的地区。
NFC近场通信取款。这种方式利用手机NFC功能模拟银行卡,用户只需将支持NFC功能的手机靠近ATM机感应区,即可实现类似刷卡的操作。
广州的刘先生是NFC取款的忠实用户:"我平时很少带钱包,手机不离身。用NFC取款,就跟平时手机支付一样方便,完全不需要实体银行卡了。"据了解,目前全国约有60%的ATM机支持NFC取款功能,且这一比例正在快速提高。
预约取款。这是一种适合大额取款的方式。用户可通过手机银行APP提前预约取款时间和金额,到达ATM机后只需简单验证即可快速取出预约的现金,无需携带银行卡。
深圳的王先生分享了使用体验:"我公司每周需要取一笔备用金,通过预约取款,不仅省去了排队等待的时间,还能确保ATM机有足够的现金。"这项服务自2024年底推广以来,已在全国500多个城市落地。
远程授权取款。这是针对特殊场景设计的服务,比如老人或行动不便者可以授权家人代为取款。被授权人在ATM机上操作,授权人通过手机远程确认,安全便捷。
武汉的张奶奶表示:"我腿脚不便,以前取钱都要麻烦儿子带我去银行。现在可以在家通过手机授权,他一个人去就能取到钱,真是太方便了。"据银行业协会统计,2025年第一季度,远程授权取款服务的使用量同比增长了156%,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这些无卡取款方式的普及,意味着传统物理银行卡的重要性正在下降。那么,银行卡是否真的会消失?我们咨询了多家银行的相关负责人,得到的答案基本一致:短期内银行卡不会完全消失,但其形态和使用频率将发生显著变化。
根据中国支付清算协会2025年2月发布的《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报告》,截至2024年底,全国银行卡发行量达93.6亿张,但活跃卡率(近半年有交易记录)仅为46.2%,比2022年下降了12个百分点。这表明,尽管银行卡数量仍在增长,但实际使用率正在下降。
多家银行已经开始行动,顺应这一趋势推出新的服务模式。以下是几家主要银行的最新动作:
中国工商银行于2025年1月推出了"数字银行卡"服务,用户可以在手机银行APP中申请纯数字形态的银行卡,无需发行实体卡片,可绑定各类支付平台使用,享受与实体卡相同的服务和优惠。截至2025年3月,该行已发行数字银行卡超过2000万张。
中国建设银行从2024年底开始在全国推广"刷脸开户、刷脸取款"服务,新客户可以直接通过面部识别开立账户,无需办理实体银行卡。据该行公布的数据,2025年第一季度通过刷脸方式开立的新账户已占总新增账户的35%。
招商银行推出了"一号通"服务,将用户的多张银行卡账户整合到一个虚拟账号下,用户只需记住一个账号,就能灵活调用不同银行卡的资金,大大简化了多卡管理的复杂度。该服务上线三个月来,已吸引超过1500万用户注册使用。
平安银行开发了"指静脉识别"技术,用户只需将手指放在特定设备上,通过指静脉的独特纹理进行身份验证,无需携带任何介质即可完成银行业务。该技术已在深圳、上海等地的200多家网点试点。
农业银行针对农村地区网络覆盖不全的特点,推出了"离线取款码"服务,用户可以在有网络的地方提前生成取款码,在无网络地区的ATM机上也能完成取款,解决了农村地区数字支付的痛点。
这些创新服务都指向一个趋势:银行服务正从"卡片中心"向"用户中心"转变,未来用户可能不再需要携带多张实体卡片,而是通过生物特征(如指纹、面部特征)或移动设备直接获取金融服务。
对于普通用户来说,银行卡取款方式的这场"改革"带来了哪些实际影响?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便捷性显著提升。无需携带实体银行卡,仅凭手机或生物特征即可完成取款,减少了忘带卡、卡片损坏等问题,提高了用户体验。
安全性得到加强。生物特征识别技术难以伪造,能有效防止传统银行卡被盗刷、密码被窃取等风险。据银联数据显示,2024年生物特征识别交易的欺诈率仅为传统卡交易的1/10。
服务个性化程度提高。银行可以根据用户的生物特征或数字身份直接识别客户,提供更加精准的个性化服务,而不是像过去那样仅通过卡号进行简单识别。
数据整合更加便捷。用户的多个账户信息可以更好地整合和管理,提供全景式的资产视图,有助于更科学的个人财务管理。
但这场变革也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需要用户和银行共同面对:
对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照顾。虽然指纹等生物识别技术对老年人较友好,但仍有部分群体可能不适应数字化的取款方式。为此,多家银行表示会保留传统银行卡服务,并设置"无障碍通道",确保所有群体都能便捷地使用银行服务。
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生物特征数据比传统密码更难更换,一旦泄露风险更大。银行需要采取更严格的数据保护措施,用户也需要提高安全意识。
网络依赖性增强。大多数无卡取款方式依赖于稳定的网络环境,在网络不稳定的地区可能会影响服务质量。针对这一问题,部分银行已经开始研发离线解决方案,如前文提到的"离线取款码"。
系统稳定性要求提高。随着更多用户转向无卡取款,系统稳定性的要求大幅提升。银行需要投入更多资源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避免因系统问题影响用户体验。
对于用户而言,如何顺利适应这场变革?我们有以下几点建议:
积极尝试新技术。不同银行的无卡取款方式可能略有差异,建议用户主动了解并尝试自己常用银行的无卡服务,熟悉操作流程,以便在需要时能够顺利使用。
关注安全设置。使用无卡取款服务时,要注意设置强密码、开启双重认证等安全措施,定期检查账户交易记录,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合理保留部分实体卡。虽然无卡服务便捷,但在特殊情况下(如手机没电、网络不稳定等),实体银行卡仍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建议保留1-2张常用的实体银行卡作为备用。
帮助身边的老年人。年轻人可以帮助家中老人了解和使用简单的无卡服务,如指纹取款、远程授权等,让他们也能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
我们在河北石家庄采访了一位银行客户经理,她分享了一个有趣的观察:"疫情之后,无卡业务的增长非常显著。很多客户发现,无接触的服务方式不仅安全,而且效率更高。我们预计到2027年,无卡交易将占到全部交易量的80%以上。"
无独有偶,在广东佛山,一家银行推出的"刷脸取款"服务上线仅两个月,使用率就超过了传统取款方式。该行工作人员表示:"用户一旦尝试了新方式,很少会再回去使用传统方式,因为便捷性的提升是显而易见的。"
从全球趋势来看,无卡取款是大势所趋。芬兰、瑞典等北欧国家的无现金化程度已经很高,实体银行卡的使用频率正在快速下降。中国作为移动支付领先的国家,无卡取款技术的发展有望走在全球前列。
展望未来,随着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银行卡这一传统金融工具可能会逐步让位于更加智能、便捷的新型交互方式。我们预计,未来几年可能出现以下趋势: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将更加普及。除了面部、指纹识别外,声纹识别、步态识别等更自然的身份验证方式可能成为主流,用户甚至不需要做任何特殊动作就能完成身份验证。
虚拟银行卡将成为标配。实体银行卡可能会转变为一种"纪念品"或特殊场合使用的工具,日常交易主要依靠数字化的虚拟银行卡完成。
跨银行服务将更加流畅。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不同银行间的数据壁垒可能被打破,用户可以通过统一的入口管理多家银行的账户,实现资金的灵活调配。
场景化金融服务将深入生活。取款将不再是独立的行为,而是融入到各种生活场景中,比如在购物、用餐等过程中自然完成资金交互,无需专门去ATM机操作。
正如我文章开头描述的那个场景,无卡取款已经悄然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从过去的"刷卡时代"到现在的"刷脸时代",再到未来可能的"无感时代",金融服务的形态在不断演进,但本质仍是为了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和安全。
银行卡作为一个时代的产物,曾经彻底改变了我们的支付方式和金融习惯。现在,它正在被更先进的技术所替代,这是技术进步的自然结果。我们与其感叹"再见了,银行卡",不如拥抱这些新技术带来的便利,积极适应这场金融服务的变革。
你对银行卡未来的看法是什么?你是否已经开始使用无卡取款服务?你认为传统银行卡会完全消失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和经历,让我们一起探讨这个与每个人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资料、素材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皆来源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以上文章仅供参考,具体信息还是以官方通告为准。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参考文献:
《中国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报告》,中国银行业协会,2025年3月《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报告》,中国支付清算协会,2025年2月《生物识别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研究》,中国金融学会,2024年12月《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趋势分析》,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2025年1月《2025年银行业创新服务调查报告》,银行业金融科技创新联盟,2025年4月
配资网站大全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