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你看到一个数字,真的会忍不住揉揉眼睛,怀疑自己是不是看错了。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就扔了这么一个重磅炸弹出来。欧洲,给乌克兰承诺的军事援助,总额竟然悄悄爬到了950亿美元。你没听错,950亿。这个数字,第一次,把美国那个曾经看起来高不可攀的750亿给甩到了身后。
听起来,这剧本是不是有点不对?欧洲,那个总被念叨着搭便车的欧洲,终于挺直了腰杆,要当乌克兰背后的大哥了?别急,这故事最精彩的部分,往往藏在你看不到的角落里。一个怪事儿,一个特别诡异的趋势是,欧洲人掏出来的这大把大把的真金白银,几乎都没在欧洲本土打个转,而是像被什么神秘的引力牵引着一样,哗啦啦地全变成了美国军火商的订单。钱,从柏林、巴黎、阿姆斯特丹出;货,从德克萨斯、俄亥俄、亚利桑那发。黄金万两,最后都叮叮当当地落进了谁的口袋?这还用问吗。
这盘棋,下得也太精妙了,背后那个操盘手的影子,简直不要太明显。几个星期前,特朗普不是刚跟北约那帮盟友们搞了个新协议嘛。这位老兄,从骨子里就是个商人,让他搞“免费慈善”,那比什么都难受。他从上台第一天起,那张嘴就没停过,翻来覆去就一个意思:欧洲,你们得出钱,得多出钱!
想想拜登那时候,多直接。750亿美元的军事援助,那是从美国国库里实打实掏出来的武器装备,直接送到乌克兰人手里。可到了特朗普这儿,画风变得那叫一个快。有个乌克兰军事专家,叫亚历山大·科瓦连科,我看他说得最透彻:“以前华盛顿给我们的,是支持。现在呢?现在是商业关系。”
从“无偿的兄弟情”到“明码标价的买卖”,这一手,简直是神来之笔。一方面,美国的军火制造商们怕是做梦都要笑醒了,订单跟雪片一样飞来,这不就是天上掉馅饼吗?另一方面,也把共和党里头那帮天天喊着“让美国再次伟大”、最烦美国直接砸钱去搅和别国战争的人的嘴,给堵得严严实实。你看,美国现在可没“直接”出钱哦,我们只是在“接订单”而已,做生意,不寒碜。
那欧洲人呢?他们就傻吗?就心甘情愿当这个“冤大头”?这背后啊,与其说是傻,不如说是一种巨大的、刻骨铭心的无奈。谁都忘不了2024年初那场噩梦。乌克兰军队当时真的到了弹尽粮绝的边缘,就因为美国国会里那帮共和党议员,一笔救命的军援,硬生生被卡了六个月。六个月!前线的炮火是一天都不能停的,可大洋彼岸的政客们吵一架,就能让你的生命线说断就断。
科瓦连科那句话说得真狠:“战争时期,伙伴的可靠性,比什么都重要。”他还很不客气地补了一刀,“今年是美国援助最差的一年”。乌克兰从特朗普新政府手里,才拿到区区5000万美元的军援。就连拜登任上最后拍板的那批援助,都被特朗普的人找各种理由拖着。
这种被人扼住喉咙的感觉,太痛苦了。欧洲终于学乖了,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全押在美国人的政治善意上,那不叫信任,那叫赌博。与其提心吊胆地等,不如自己掏钱买个踏实。至少,供应链握在自己手里。所以你看,一进入八月,欧洲的援助承诺就跟开了闸的洪水一样。荷兰先站出来,5亿美元,点名了,专门给乌克兰买急需的美式装备和弹药。
然后,丹麦、挪威、瑞典,北欧三兄弟也联合宣布,再加5亿,目标一样,美国货。这一笔笔的钱,就像铺路石,为后面更大的买卖垫稳了基础。
而对乌克兰来说呢,说来也讽刺,这种模式的转变,反而像是一种解脱。一个今天有明天没的承诺,哪有白纸黑字的商业合同来得实在?泽连斯基现在到哪儿都说,他希望欧洲的盟友们,能通过一个北约支持的系统,来出钱,买美国的武器。
这个想法,落地得飞快。现在已经有八个欧洲国家,往这个系统里扔了超过20亿美元。八月二十八号,一个标志性的时刻来了。美国国务院宣布,要给乌克兰3350枚“ERAM”远程巡航导弹,总价8.25亿。订单是基辅下的,但公告里写得清清楚楚,钱,是丹麦、荷兰、挪威和美国一起出的。这批能挂在F-16战斗机上的大杀器,标志着“欧洲出钱,美国出货,乌克兰使用”这个新模式,已经正式开张大吉了。
在这场迷雾重重的地缘游戏里,好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算盘。但要问谁笑得最开心,那毫无疑问,是美国的国防工业。以前给乌克兰的援助,很多是从美军仓库里清库存,把旧东西拿出来。现在呢?那是工厂生产线上刚下来、还热乎着的新家伙。
这种变化,对整个军工产业来说,简直就是狂欢的号角。国家级的大订单,不仅让生产线能24小时连轴转,还能搞长期的技术合作。靠着欧洲雄厚的资本,美国的军火巨头们可以安安心心地规划未来十年的生产计划,赚得盆满钵满。
与此同时,欧洲自己也没闲着,也在疯狂地重整军备。德国和挪威都承诺,到2026年,各自要拿出上百亿美元来。这种长期的、大规模的投入,说明欧洲的策略已经变了,不再是战场上缺什么就补什么的“创可贴”模式,而是更有远见的长期规划。就像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说的那样,要把乌克兰打造成一头“钢铁刺猬”。一头让任何侵略者看到都牙疼的“钢铁刺猬”。要造这么个大家伙,得用掉多少钢铁?那利润,又会流向哪里呢?
回过头来看这一切,你不得不佩服。拜登政府打开了援助的闸门,用的是美国的国力。特朗普上台后,手腕一转,把这变成了一门利润丰厚的“生意”。他既兑现了让盟友多出钱的竞选承诺,又安抚了国内不想打仗的声音,还顺手给本国的军工复合体送上了一份史无前例的超级大礼包。欧洲呢,为了自己的安全感,心甘情愿地掏出近千亿美元。乌克兰呢,在经历过断供的恐慌后,也觉得这种稳定的商业关系更靠谱。棋盘上,大家好像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
只是,最终的账单,是欧洲在付。战火,是在乌克兰的土地上烧。而利润,正跨过大西洋,源源不断地,变成华尔街和五角大楼的狂欢盛宴。
配资网站大全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